本网讯9月26日,由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著名教授论坛第 208 讲在北校区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志康应邀作题为“《论语》翻译、欣赏与评说”(The Translating of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with Appreciation and Critical Comments)的讲座。
史志康讲述他目前重译孔子《论语》的缘由。“What is near to them is dear to them.”他致力于用纯粹的语言打通表达形式的壁垒,传递隐藏在字面下中西相通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外国人对中国典籍的接受度。因此,与过去译本相比,史志康在译文后增加了很多有趣的注脚。他尝试用西方人更熟悉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罗素等众多西方哲人的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圣人孔子的思想做注。
史志康旁征博引,讲解他在注释中使用的大量西方典故,以加深外国读者对译文的共鸣。如翻译“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他在注释里引用了圣经里该隐弑兄的故事和伊斯兰国家权位纷争不断的历史说明“孝悌”缺失导致的恶果;随后将孔子的教义与新古典主义对次序、比例、美的推崇作比较,显示中外学者对顺序的共识;中间穿插了T.S. Eliot晚年对规则认知的转变。最后,他也理智地指出盲从的弊端。
同时,史志康表示他在翻译时非常注意斟酌字词句式用典。他在评论译文的过程中时不时穿插近义词的区别褒贬,或者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的意义变迁,或者一词多义引起的误会笑话,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在问答环节,师生争相发问,交流十分热烈。史志康提出好的阅读不必囿于专业书籍或者或艰涩的学术读物,任何提供常识、专业知识、社会风俗、法律秩序,能使人感受生命愉悦的书都值得一览,但需有自制力。谈到演讲,他必须有长期的积累,非一日之功,关键必须保持Unconquerable Will (不可战胜的意志)。有师生提出他对《论语》的新译与南怀瑾《论语别裁》的解读不同,其他译文曾被外籍教授批判。史志康笑称有争议说明自己的作品得到读者关注,这是好事。他引述朱熹注释为自己的理解辩护,同时欢迎其他学者自己进一步探讨。
附史志康简介
史志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常务副校长,中国英语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中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及上海外文学会常务副会长。
曾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等全国奖项。参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政治项目, 是中国政府申办2010年世博会报告英语稿主撰人及定稿人之一、中国政府主办2010年世博会注册报告英语稿主撰人及定稿人之一、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英语稿主译及定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