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4年10月31日下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教学发展论坛第37讲在我校白云山校区四教412顺利举行。本次学术报告题为“文学翻译跨艺术批评”,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张保红教授主讲,高级翻译学院笔译系主任田璐主持。校内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及访问学者等40余人参加讲座。
张保红教授首先简要介绍跨艺术研究的学科背景与理论缘起,并指出当前翻译批评主要理论途径与方法的局限性,引出跨艺术翻译批评这一新的概念,即从非语言艺术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的跨艺术批评既是翻译批评视阈拓新的理论需要,也是以非语言艺术赋能翻译艺术的实践需要。
随后张教授从要素、结构、原理与思想四个层面,着重探讨文学翻译跨艺术批评的特色和应用范围。所谓要素层,即一个文本或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构成要素。例如绘画作品有点、线、面、光、色、形等元素,音乐声调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摄影有推、拉、摇、移、跟、甩等运镜手法。结构层是指作品的外在形式设计与内在思维方式,又称内外在形式。以诗歌艺术为例,诗歌的外在形式体现为韵律、韵式,内在形式体现为诗情的起承转合。原理层则指向艺术观念和方法。每种艺术都有相应的观念,中西方的艺术观念也不尽相同。思想层指的是诗学与文化观念,在这一层次文学与艺术趋向一体化。基于每一个层次的理论分析,张教授都例举了大量的中西诗歌翻译案例,从绘画、音乐、雕塑等不同艺术形式生动地演绎了跨艺术翻译批评的实践方法,为听众带来一场多感官共振的美之盛宴。
本次论坛现场座无虚席,听众畅所欲言,讨论气氛热烈。与会者对张保红教授的分享表示高度赞赏,并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收获与思考。胡正茂副教授基于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肯定了跨艺术翻译批评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并鼓励学生将个人兴趣爱好融入到科研中去,以此提升自身的学术竞争力。王海瑛副教授结合自身的戏剧翻译研究与莎剧表演经历,分享了跨艺术研究方法对解读戏剧这门综合性艺术翻译的启发。戴光荣教授则设想将翻译技术与人文研究相结合,以跨艺术翻译批评的四个层次作为机器与人工智能翻译的评价体系,这一观点极具前沿性,不失为跨艺术翻译批评与翻译技术研究相结合的一个新路向。参会的学生们亦深受启发,就跨艺术翻译批评的内涵、理论体系建构及其具体的应用路径等方面提出各自关切的问题,张教授都一一予以细致解答。
初稿:魏晋、彭娅
初审:张保红
复审:田璐
终审: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