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用培训 > 教学发展论坛 > 正文
教学发展论坛

教学发展论坛第4讲:德国媒介研究:核心概念与理论范式

发布时间 : 2023-06-07 点击量:

本网讯 2023年6月5日下午15:30,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人文前沿跨学科研究团队承办的教学发展论坛第四讲以线上形式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本讲座由吴璟薇副教授主讲,广外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程林副教授主持,讲座主题为“德国媒介研究:核心概念与理论范式”。

讲座伊始,吴老师开门见山地提出讲座的中心思想,即技术挑战促使媒介学发生了由技术转向媒介本体的理论范式转折。德国媒介学派“奠基人”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对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媒介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了德国媒介研究在国际上兴起。吴老师指出,互联网的普及和加速发展造成例如微博、微信等不同媒介层出不穷,因此根据技术形态被动研究是徒劳的,唯有从媒介本身入手,本体论转向,着眼于“传播的物质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其发展。

程林副教授主持开场

吴老师从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范围和代表人物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德国媒介研究。她提到“知识的中介条件”话题已经被多个学科和领域所讨论,而媒介研究(Medienwissenschaft)是独有欧洲特色的学科,其中媒体美学还承载着德国特色,跨学科、范式多元化是当下的媒介研究的鲜明特点。基特勒作为第一个在作品中融入“麦克卢汉元素”的学者,引领德国媒介研究走出法兰克福学派阴影,完成从文本分析向文化分析,从针对高雅文化的批判向日常大众文化研究的转变。

吴璟薇教授主讲

吴老师还特别深入分析了基特勒的核心理论思想,借助留声机这一媒介装置(传播结构)与幽灵想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媒介作用下的变化(历史条件),解释了“媒介决定了我们的处境”。同时,吴老师也解读了基特勒的媒介本体论与媒介网络(Mediendbund)这两个概念,强调要从媒介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关系”来定义媒介自身,其基本特征是基于“处理,传输,储存”数据和信息的网络。此网络是由社会文化与政策,人以及媒介等媒介软件与硬件构成的整体系统,要以“共在”的视角去讨论,这与后人类主义不谋而合。

听众与主讲人互动

在讲座尾声,吴老师还就最近引起热议的ChatGPT人工智能软件是否会取代人类劳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她表示,从媒介网络来看,人工智能的背后都有隐藏的人力资源在进行图片等信息的标注工作,因此并不会有技术取代人类劳动的结局出现。吴老师还简要介绍“文化技艺(Kulturtechnik)”,并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结束后,她还细致而认真地解答了听众的提问。在场听众表示获益匪浅,收获颇丰,希望未来有更多线下交流互动机会。

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