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用培训 > 著名教授论坛 > 正文
著名教授论坛

著名教授论坛第229讲:中国传统译论—译名研究

发布时间 : 2014-04-09 点击量:

主 讲 人:朱志瑜(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教授)

时 间:2014415日(周二)下午2:30-4:30

地 点:北校区行政楼三楼国际会议厅

主办单位: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高级翻译学院

讲座内容简介:

从汉唐佛经翻译开始,经过明清基督教、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人文社科一直到二十年代的文学翻译,各时代都有大量学者参与讨论译名问题。早期佛经译名(当时称“翻译名义”)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虽然理论上留下来的争论不多(相对翻译策略的讨论而言)。明朝利玛窦独出心裁,用他特有的方式调和基督教信条和儒家经典,一度也曾为中国上层知识分子接受。明清科技翻译问题主要就是译名问题。他们的译名方法参考了佛经汉字加偏旁的做法,基本解决了科学名词翻译的需要。和宗教和科技相比,人文学科的译名更加复杂,因为很多专业术语在原文也是生活中的常用词汇,这增加了译名的困难。二十年代从文章数量上说,是译名讨论最发达,争论最激烈,提出方法最多的时期。到了二十年代末,译名的方法原则基本确立,虽然实践上仍有难以克服的困难,这主要集中在译名统一方面。

主讲人简介:

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比较文学)、香港大学博士(比较文学)。曾任《译丛》(Renditions)助理编辑。现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教授翻译理论,翻译史等课程;兼任香港理工大学翻译中心主任。目前主要研究项目包括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发表译著有《一个冬天的童话》(遇罗锦著)、《顾城诗选》(顾城著)的英译。

报名方式:

请点击进入教师发展中心报名系统http://ctdapply.gdufs.edu.cn/

(首次登录,需进行简单的注册、认证手续,用户名及密码与数字广外一致。活动结束后,系统将在线生成电子版《继续教育证明》)。

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

2014年4月9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