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用培训 > 教学发展论坛 > 正文
教学发展论坛

教师发展论坛第35讲: 19世纪文学中的“物世界”——以施蒂夫特小说《晚夏》为例

发布时间 : 2024-10-25 点击量:

一、主讲人:冯亚琳

二、时间:2024年11月1日 14:00-15:30

三、地点:白云山校区第七教学楼607会议室

四、主办单位: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

五、主讲人简介:

冯亚琳,四川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四川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员研究员;重庆市“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起任《文学之路》杂志责任主编;主要从事德语文学研究,发表专著4部,译、编著30多部(含合作),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一次,重庆市优秀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次。专著《德语文学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价值观》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六、讲座内容简介:

本讲座将与听会者讨论关于物的研究,分享相关研究和教学的经验。19世纪的德国是一个“物的世界”(das Saeculum der Dinge)。在历史主义的苍穹之下,不仅公共博物馆、图书馆和各类展览馆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而且民间的收藏热也日益高涨,使得物的大规模聚集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现象;另一方面,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也导致大量的“人造制品”(künstliche Dinge)进入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德语文学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恋物”时期。本报告以最具“文学拜物教立场”的作家施蒂夫特的小说《晚夏》为例,从物的聚集和物的秩序入手,分析小说对“物”的呈现与演示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七、报名方式:

请有兴趣参与本次讲座的老师于11月1日前登录智慧广外,在可用应用中搜索“继续教育管理”,在个人主页中点击“教师发展论坛第35讲:19世纪文学中的“物世界”——以施蒂夫特小说《晚夏》为例”讲座名称进行网上报名。

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