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4年11月2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乌尔都语讲师周袁应邀为广外师生作主题为“印度乌尔都语小说的起源和发展”的讲座。讲座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承办。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周袁从乌尔都语小说与西方文学的关系入手,启迪在座师生思考乌尔都语小说的诞生与乌尔都语文学现代转型之路。传统观点侧重强调西方文学对乌尔都语小说的影响,认为乌尔都语小说因袭西方文学而进行创作。周袁指出,印度的“现实主义”与“个人主义”有其区别于西方的本土独特性,应关注到乌尔都语小说对本土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明确乌尔都语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是印度本土社会、思想、文本和语言共同作用的结果。
紧接着,周袁介绍了早期乌尔都语小说的三个主要分支:社会改革类(尤其是妇女教育类)小说、冒险小说和历史小说,并以《新娘的明镜》和《阿扎德的故事》等作品为例,阐释早期乌尔都语小说在创作主题、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及文学传播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随后,周袁围绕乌尔都语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语境与文学基础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殖民统治之下印度社会的变革、乌尔都语自身语言文体的转型、现代印刷技术和出版业的发展、本土作家对西方文学的译介、英国殖民政府的引导等因素,都刺激了乌尔都语小说的产生与发展。
讲座中,周袁着重强调,在考察乌尔都语文学的现代转型之路时,应注意到在西方叙事形式背后传统乌尔都语文学的传统核心要素得以保留,乌尔都语小说的民族性精神内核亦反映出印度穆斯林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现代观念时的反抗与修正。他们一方面渴望拥抱“现代”,一方面又深陷宗教与社会文化的桎梏,这种矛盾心理在小说中有关私人领域、家庭关系的描写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乌尔都语小说也成为印度独特现代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讲座尾声,现场师生就乌尔都语文学对印度妇女的教育作用、乌尔都语小说对印度现代性的影响等提出问题,周袁逐一进行耐心解答,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文字:吴永旋、李 博
图片:王俊祥
初审:吴永旋
复审:牛子牧
终审:茅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