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5年11月24日下午2点30分,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著名教授论坛第721讲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六教学楼A楼209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司富珍教授主讲,我校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陈哲教授主持,讲座主题为“大语言模型时代语言学理论的争鸣与启示”。我校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以及来自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亚非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的专职老师及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司富珍教授主讲
讲座伊始,陈哲教授对司富珍教授进行了介绍。接着,司富珍教授从图灵之问的大背景出发提出了人机智能比较的终极问题:机器能否具备与人类相同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讲,人工智能是否能具备与人类同等的心智?对于这些问题,司富珍教授提到,“图灵之问”在人工智能和语言学等领域引发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大讨论。从发展轨迹来看,理论语言学-至少在生成论传统中-与计算语言学基本沿着彼此独立的轨迹发展。但是,近年来多位理论学者都提倡二者的整合,并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计算学习系统是否能够成功模拟人类习得语言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司富珍教授提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两个学科便可以协同工作。其中,理论语言学家负责描写人类学习者所获得的语法系统,而计算语言学家则负责识别促成语言习得的学习机制。
随后,通过回顾2023年ChatGPT开放使用以来公众围绕大语言模型展开的激烈辩论,司富珍教授将人们热议的话题简要地总结为了三个问题。首先,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是否具备了与人类同等的语言能力?其次,乔姆斯基关于语言官能人类独属的理论假设是否因此被推翻了?最后,大语言模型的成功是否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的产生?对于这些问题,司富珍教授提出,如果是把这些问题当作严肃的话题讨论,那就必须首先厘清其中的概念,辨明其中的论题,并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来进行证明或证伪。

在提出三个问题后,司富珍教授首先从概念层面对不同类型的语言模型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简要介绍。其中主要有三类主要模型。第一类是以马尔可夫过程和香农的信息论为代表的语言统计模型。第二类是以乔姆斯基范式为代表的理论语言学模型。第三类是以辛顿模式为代表的神经语言模型。理论语言学模型中,乔姆斯基等级将不同语言分为四个类型,彼此间在识别和产出规则上有显著差异。许多理论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研究者认为,自然语言更接近1型语言-即轻度上下文相关语言。对于大语言模型的归类,司富珍教授则通过与人工智能的互动指出其更接近乔姆斯基等级中的2型语言-即上下文无关语法。因此,自然语言与大语言模型并非同一类语法。尽管如此,司富珍教授仍通过波尼尼语法,乔姆斯基等级,形式语法理论等例子进一步提到了语言学理论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大语言模型等应用领域的贡献。
在介绍了不同语言模型后,司富珍教授围绕学界探讨中出现的核心概念“语言能力”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思考。司富珍教授首先指出,围绕大语言模型语言能力和人类语言能力的比较存在着两大阵营的交锋。以Baroni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方认为大语言模型已经具备了超越常人的语言能力,且这一语言能力的获得并未借助任何语言学理论,这使得当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彻底失去了意义。以Chomsky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大语言模型本质上仍是一个“模仿机器”,它虽然能很好地模仿人类说话,但其语言机制跟人类语言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也无法对人类语言做出解释,回答“语言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个分歧,司富珍教授提出本质上是由于不同阵营对“语言能力”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导致的。Baroni等学者所探讨的“语言能力”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马霍瓦尔德等学者在2023年提出的“功能语言能力”。而Chomsky等学者所探讨的“语言能力”则是形式语言能力。事实上,早在1956年,Chomsky便已做了这样的区分,他将“语言能力”分为“语法能力”与“语言运用”。这也解释了为何大语言模型在特定类型的语言任务中表现出色,而无法胜任其他类型的语言任务。

在对核心概念进行辨析后,司富珍教授对国际学界及其研究团队针对大语言模型语言能力评估测试的结果发现进行了介绍。司富珍教授提到,众多学者通过对ChatGPT 进行词汇预测、递归性、语用否定等测试证明,ChatGPT 在“语言运用”(或“功能语言能力”)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但其工作原理和本质属性与人类不同。同时,司富珍教授也带领研究团队就孤岛效应,汉语体标记等语言现象开展相关测试,发现四种类型的大语言模型具有自相矛盾、解释模糊、解释混乱、不稳定、可靠性差的特点。
最后,就人脑语言官能与大语言模型工作机制的比较研究,司富珍教授提出要坚持“科学主义”的理论评价观。当下大语言模型的成功为语言学研究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未来,生物语言学、神经科学和人脑科学在人工智能的更高阶的研发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会师生与司富珍教授热烈讨论
讨论环节,李金辉老师就大语言模型语法的归类、其他学科对相关比较研究的助力问题与司富珍教授进行了丰富、深刻、精彩的讨论,司富珍教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一一给予了详细解答。至此,此次学术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初稿:任巳远
复审:陈哲
终审:纪彬、吴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