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3年6月27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著名教授论坛第603讲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意大利语专业李婧敬教授主讲,广外西语学院李晶老师主持,讲座主题为“永恒的变化——达·芬奇笔下的时间之界”。
讲座伊始,李婧敬教授从达·芬奇的身份定位出发,提出人们曾对其定位有窄化的趋势,狭义地认为达·芬奇仅仅是一名画家,而后人们逐渐将他神化,赋予其多重身份标签,如飞行设计师、音乐家、建筑家和工程师等。李婧敬教授引用与达·芬奇同时代名人对他的评价,表明他是一个过分追求完美、兴趣却朝三暮四、行事有始无终的人,进而提出达·芬奇打破了多重边界的特点,认为他不仅突破跨学科的边界,也跨越了时间的边界。
李婧敬教授通过展示达·芬奇的部分手稿,阐释达·芬奇对于边界的理解,即边界以“无”的形式存在:在点线面体中,点和线是无形的,而物体轮廓由线构成,所以面是无形的,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艺术作品中,所有边界都应该是模糊的。
为进一步阐述达·芬奇如何跨越各个层面的边界,李婧敬教授从消没的边界、消隐的轮廓、消失的终点和消融的界限四个角度出发,结合多个研究案例,解释了达·芬奇在性别观、世界观、自然观、艺术观等方面的边界跨越。
在讲座中,李婧敬教授着重探讨了达·芬奇关于时间的论述。以彼得拉克的《凯旋》中爱、贞洁、死亡 、时间、名誉和永恒六者关系作为引入,讲述达·芬奇对于时间边界的认知与运用。例如,在一幅风景画中,他充分运用了视觉暂留现象,使画面处于动态进行时中。在达·芬奇的作品中亦存在许多古与今的连接,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方夜谈的实验或装置,在现代得到了其可行性的证实。
随后,李婧敬教授就“完成与未完成”展开讨论,指出达芬奇的作品常常呈现的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正是“未完成”让创作者跨越了时间的边界,使艺术创作没有终点。达·芬奇的科学态度和艺术精神是再现和创造,把看不见的力量变成看得见的尝试。李婧敬教授认为,达·芬奇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跨越了时间之界,跨越了不朽之界,以终将逝去的生命追求艺术的永恒价值,这是失败的伟大,是向死而生的伟大。
讲座的最后,李婧敬教授耐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对达·芬奇笔下的时间之界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