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外国专家局“国外名师讲座项目”的资助下,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英语教育学院和教师发展中心联合邀请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多模态研究领域国际著名学者Kay L. O’Halloran博士于2013年4月9日至4月11日在我校举办了五场关于“多模态研究及教学”专题的系列讲座与工作坊,提升了我校教师在新媒体时代的研究及教学能力。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交际语篇日趋多模态化如网页、视频等——由语言与声音、图像及颜色等非语言类符号资源共同构建而成,由此语言教学逐渐从传统文字识读转向新媒体时代的多元识读,如何解构新媒体语篇及有效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是当今学术界的热点,也是外语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针对这一现状,本项目系列讲座内容从多模态语篇研究理论背景出发,介绍相关分析方法和分析软件,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多模态教学效率以及如何对相关课题展开科学研究,为我校教师、研究生及教育系高年级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学术盛宴。
第一场讲座“多模态理论及研究前沿”于4月9日下午在北校开讲,旨在为观众提供关于“多模态”这一新研究领域的概述性介绍。Kay O’Halloran 博士首先以著名诗人William Blake的诗歌The Tyger为切入点,通过展示这首诗歌不同的配图,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非语言类符号资源在意义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随后她追溯了16世纪以来的数学符号的发展史以及符号学研究的发展史,简要地介绍了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多模态研究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动态及多模态研究的国际前沿课题。紧接着她详细介绍了多模态研究的四个重要课题:1)如何系统阐释各种非语言符号的功能,为它们建立起如同语言一样的“语法”体系;2)如何阐释语言、图像、手势、超链接等各种符号资源在新媒体中的复杂互动关系;3)如何阐释不同语境中多模态语篇的语类特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价值、文化意义等;4)如何开发软件对复杂多模态语篇进行详细便捷的转写、分析标注,并对其意义进行直观的可视化模拟。基于这些理论背景,她邀请
听众与她一起对一则化妆品的平面广告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保护老虎的视频广告进行了分析。最后,她展示了她带领的团队所研发的多模态图像分析软件和多模态视频分析软件。在讲座的提问环节,现场气氛热烈,提问主要关注如何避免分析的主观性、如何对教学材料展开多模态分析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多模态教学理念等。
Kay O’Halloran博士讲述多模态理论及研究前沿
4月10日下午在南校举行了题为“多模态语篇的解读及其批判性视角”的工作坊。在工作坊中,O’Halloran博士首先介绍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相关概念,指出对多模态语篇中的各类符号资源进行系统性分析是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前提,最后介绍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批判性视角。为了加深
听众对多模态语篇分析概念的理解,她以iPod和万宝路广告海报为例,阐释了不同符号资源在多模态语篇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她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网站的变化为例来介绍多模态语篇的批判性视角,该网站从90年代末期单调的文本信息展示逐步演变为文字、图片、色彩和超链接导航等符号资源相互共同作用,功能也从原来的提供信息变为集信息与广告于一体,这一演变过程既体现也促进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国际化过程。随后她和
听众一起分析了国际爱护动物基金关于老虎保护筹募基金的网页的语言、色彩、网站设计与排版等符号资源的使用,使
听众对如何展开批判性多模态语篇分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场老师纷纷踊跃提问,就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有关多模态的问题与O’Halloran博士进行探讨。
Kay O’Halloran博士解读iPod广告
工作坊结束后举行了一场座谈会,O’Halloran博士与教育学院的领导、各系部主任与骨干教师一起探讨多元识读与英语教育学院的教学改革。该座谈会旨在利用O’Halloran博士的教学与研究经验为英语教育学院的发展把脉, 探讨目前英语教育学院在新媒体时代教学改革中面临困境的解决办法,从而寻求学院更好的发展。英语教育学院董金伟院长先从各个方面对学院教学现状进行了介绍,继而提出了有关于学院发展的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提升老师们在新媒体时代的教学能力及对此展开研究,如何提高老师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兴趣,如何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研究成果等,在座的老师们都针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4月11日举办的第四场讲座关注语言教学中的现代多媒体技术。O’Halloran博士首先指出随着新媒体语篇的兴起,传统的读写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语言教学的需要,软件是新媒体时代实现有效语言教学的必要工具。她认为语言教学与数学等自然学科教学的一大差别在于语言课堂中的提问及回答倾向于基于笼统主观的感观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她建议可以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统”概念(把语言看作是一套系统,每一个系统就是语言行为中的一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在特定语境下从中选择、组合以达到构建意义的目的),辅助学生建立各类符号资源使用的一系列操作性强并简单易懂的系统和框架,以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本身以及语言与其它符号资源在不同文化和交际场合中的使用功能。之后,她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多模态图像分析软件和多模态视频分析软件,并以国际爱护动物基金的网页广告和新加坡空军的招募广告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多模态图像和视频分析软件对语言、图像、声音等各类符号资源进行标注分析。此外她还,演示了多模态视频分析软件中的数据可视化功能,这一功能可将老师和学生对不同符号资源的标注和分析以动态图形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符号资源之间是如何交互共同作用而构建意义,从而有助于他们发展对新媒体语篇解读的批判性视角。软件使用操作的简单性和软件界面人性化让在场的老师和学生大开眼界,对语言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聆
听Kay O’Halloran博士讲授语言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座无虚席
最后一场工作坊关注如何对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O’Halloran博士首先简单介绍了当今多模态识读教育、多模态研究的数字化人文科学方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随后她介绍了她带领的多模态分析实验室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工作,向观众展示了多模态及多元识读领域的众多研究方向和无穷的研究机会。她以一段科学家与企业家关于环保问题的电视辩论的视频为例,讲述了该如何在教学中分析材料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的目的。她表明在这个过程中可遵循“获得信息材料——分析标注——得出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数据可视化”的这一顺序,教师可对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展开研究,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在自由问答环节,老师们争先发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各提问老师都针对O'Halloran博士的讲座内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自身的经历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O’Halloran博士针对各位老师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使与会老师收获良多。整场讨论气氛活跃,幽默轻松,各种学术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分享,大大加强了师生们在新媒体时代不断提升多模态研究及教学能力的意识。
Kay O’Halloran博士与各位老师分享科研经验
记者会后采访了部分老师,他们普遍认为此次多模态研究与教学的系列讲座和工作坊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但让他们对新媒体时代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自己在新媒体时代的教师角色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和定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他们学术视野。英语教育学院教师张效珍博士表示,这次活动最大的价值在于启智,既了解了目前国外前沿的研究以及开启的领域,也启发了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各种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此外老师们纷纷表示希望学校将来能请来更多国际著名学者举行这一类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高水平讲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英语教育学院与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邀请相关领域的国际学者开展系列讲座与工作坊,以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