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用培训 > 教学发展论坛 > 正文
教学发展论坛

教师发展论坛第145讲:刘小龙教授“解读瓦尔特·弗利什《十九世纪的音乐》”讲座在线上举办

发布时间 : 2021-04-06 点击量:

2021年4月1日下午,由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艺术学院承办的教师发展论坛第145讲迎来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刘小龙教授,举行“解读瓦尔特·弗利什《十九世纪的音乐》”的线上讲座。

以往的西方音乐史研究,音乐常常被当成孤立的艺术品来对待,受到历史研究发展的总趋势和颠覆性变化,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新音乐学”观念的影响,研究思路发生了转向。在弗利什的《十九世纪的音乐》中,音乐不再是孤立现象,而是在欧洲19世纪的文化政治氛围的滋生蔓延中发展。一旦音乐被当作人类文化的某个部分和特征来看待,我们就能从中可以看到人的品质、身份和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音乐史学研究逐渐以音乐形态,创作特征作为基础向外扩展,看待音乐与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群中的影响力。在《十九世纪的音乐》中作者将历史复杂度的重新认识和编织,循着音乐的道路,可以关注整个欧洲和的文化氛围;并且,很多先前不被注意,甚至完全被忽视掉的话题,成为了音乐的主题。如第四章的歌剧产业,第十三章对十九世纪音乐声响的讨论。

《十九世纪的音乐》通篇没有图表和大段的作品分析,音乐的文本叙述包含诸多作者的个人见解。在音乐作品分析淡化的同时,更加关注音乐和人之间的关系。

弗利什的写作方式老道,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在断代史方面深厚的学术积累与研究经验。多学科交互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突出特点,但写作一本书时,需要学者的才华与想象力,看到各种矛盾的文化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决定因素,构建历史分析的张力。

刘老师还以导读的方式,针对师生们的专业背景挑选了书中精彩的内容片段,一同体悟弗利什高超的写作策略。

刘老师在讲座最后对全书进行了总结:“该书为读者铺展开一张有关十九世纪欧洲音乐的文化之网……呈现了一个围绕音乐的动态的文化景观”。而师生们也感受到作为国内一流青年学者,从事多年西方音乐史教学与艺术导赏的教师,国内音乐学术文献翻译的杰出代表,刘老师敏锐而深刻的学术思维,严谨细腻的文风,充满感染力的亲切话语。期待刘老师能翻译更多的西方经典音乐理论书籍,也能再次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师生们此类带来高学术含量的解析与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