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用培训 > 教学发展论坛 > 正文
教学发展论坛

教师发展论坛第159讲:中西译论的会通:概念、目的与方法

发布时间 : 2022-04-08 点击量:

2022年3月23日下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教师发展论坛第159讲在腾讯会议室举行。本讲特邀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大亮教授进行题为《中西译论的会通:概念、目的与方法》的学术讲座。

陈大亮教授

本次讲座围绕中西译论会通的概念、目的和方法这三大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

讲座伊始,陈教授以自身多年来研究中西译论的心得与发现引入话题,评价了当今译界中西译论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陈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译论中“格义”的概念,将现今译界中西译论对比研究中经常出现的多对相似概念进行对比讲解,主要包括文质与直译意译、形式内容与神似形似、严复的信达雅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以及神韵与spirit。陈教授指出,中西译论的比较研究参差不齐,有的只看到两种译论的“同”,有的只看到“异”,而既看到了“同”和“异”的又不能说明二者如何“通”。

接着,陈教授指出,从格义法到比较法体现了中西译论的发展。他认为:“中西译论的比较是必要的,但不能止于比较,比较的最终目的在于中西译论的会通,中西译论都不是完美的,都具有视域局限性”。而会通是指在梳理各自的源流本末与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寻找在某些主题上的共通规律,求同存异,相互阐发,融会贯通,最终以求理论创新。

最后,陈教授提出了实现会通的四大步骤——会、融、化、通,并结合文质与直、意译会通等四大案例进行了细致演绎解说。论及会通的对象、关系和目的时,他说道,会通是指研究方法而非翻译方法;会通的方向是中西方的双向阐发;会通之前要先翻译,再会通。

讲座结束后,陈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广大师生提出的疑问。

讲座现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