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用培训 > 教学发展论坛 > 正文
教学发展论坛

“建校5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教师发展论坛第137讲:从后实证主义角度看翻译:翻译概念及本质再探

发布时间 : 2020-11-09 点击量:

一、主讲:李德超

二、时间:2020年11月12日(周四)10:00-11:50

三、地点:腾讯会议

    会议ID:232 636 946

    会议密码:362067四、主办单位: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翻译学研究中心

五、讲座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对于翻译的定义,会因是否把翻译视为产品(即译作)、过程(翻译涉及的各个步骤)或是一种行为而有所侧重和不同。目前把翻译视为行为的主流定义通常为:翻译为一种语言转换,目的是把原语中表达的意义尽量完整无缺的用地道的译语表达出来。但这种意义转换论只是西方(尤其是西欧)实证主义学术范围影响下的一种表述。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都固有其对翻译的内涵和外延的划分和想象。本讲座采用Tymoczko(2010)提倡的用后实证主义视角看待翻译定义的观点,摒弃以西方理论为探索翻译的唯一准绳,承认“翻译”这个社会现象比起自然科学的现象而言,具有自己独特的复杂性,在不同语言、不同国别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可能有其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定义和内涵。根据此观点,对尽可能多的各民族、各语言文化对翻译的定义进行总结和剖析,来对比它们与当今主流翻译概念的异同,从而真正展示出如万花筒般丰富多彩的翻译万千世界。

六、主讲人简介:

李德超,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香港翻译学会会刊《翻译季刊》主编。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1998),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2001)、博士(2007)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2008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曾执教于广州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2001-2002)、香港城市大学(2005-2007)。曾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任广州暨南大学跨文化与翻译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曾主持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与香港特区政府研资局共同资助的研究项目,研究题目为Comparable and Parallel Corpus Approaches to the Third Code: English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2010年荣获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奖(The President’s Award)。2011年6月至8月及2012年6月获欧盟Erasmus Mundus MULTI exchange项目资助,赴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创意写作、翻译及出版中心访学。研究领域包括翻译理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及口译实证研究。曾合译著作2部,包括《翻译研究:综合法》(与朱志瑜合译)和《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与苟锡泉等合译),在国内外杂志如Perspectives: Studies inTranslatology, The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Trainer,Frontiers in Psychology,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国翻译》,《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和《外国语》发表论文多篇。

七、报名方式:

请登录教师发展中心官方网站活动报名地址http://ctdapply.gdufs.edu.cn/进行网上在线报名。(首次登录,需要进行账户注册,可凭此账号查看报名相关情况,并参加教师发展中心其它活动。)请有兴趣参加本次讲座的老师于11月12日12:00以前报名,如有疑问,请致电教师发展中心,联系电话:36641382(短号:2382)。

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

翻译学研究中心

2020年11月9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