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用培训 > 非通用语项目 > 正文
非通用语项目

非通用语种专家系列讲座第二十四讲 语言、解放与未来: 斯瓦希里语在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中的影响

发布时间 : 2025-10-30 点击量:

20251024日下午16:00,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非通用语教学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亚非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非通用语种专家系列讲座第二十四讲在白云山校区第一教学楼南楼306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斯瓦希里语研究院主任穆坦贝教授主讲,我校亚非语言文化学院斯瓦希里语系教师游雨嫣主持。讲座以语言、解放与未来:斯瓦希里语在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中的影响为主题,深入探讨斯瓦希里语在促进非洲发展和中非友好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穆坦贝教授首先从斯瓦希里语的起源出发,通过列举多个斯瓦希里语词汇,阐释了该语言的独特内涵。斯瓦希里语起源于非洲,隶属班图语支,在其历史演进中融合了阿拉伯、印度、波斯、中国等地的历史文化。它不仅是非洲本土知识体系的“宝库”,更与世界多地文化交流互动的生动体现,是当下从文明交流互鉴视角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260F2

穆坦贝教授讲座现场

穆坦贝教授指出,在非洲发展方面,斯瓦希里语意义重大。他从坦桑尼亚视角切入,细致梳理了斯瓦希里语在该国的使用和发展历程,强调斯瓦希里语在构建乌贾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发挥关键作用。他认为,政治上,斯瓦希里语塑造了尊重、团结与合作的社会,推动了区域一体化及非洲共同体建设;文化,它鼓励合作和团结的精神,引导人们相互尊重,共同建设新的社会。

谈及中非关系时,穆坦贝教授强调了斯瓦希里语肩负重要责任。斯瓦希里语是东共体、南共体及非盟的官方工作语言,为中非合作搭建语言桥梁。他将儒家“五常”和坦盟十大宣言进行对比,认为中坦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构建和文化交流层面高度契合,为中非关系建立了牢固的思想联系。同时,他重点提到国内多所高校开设斯语专业的现状认为其有效促进了中非在文化、教育、外交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并鼓励我校斯瓦希里语专业学生努力精进学业,切实肩负起推动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使命。

在座谈会上,现场师生就非洲部族语言的多样性、班图语言类型比较等问题与穆坦贝教授展开讨论,现场互动活跃,听众受益匪浅。

现场听众与主讲人穆坦贝教授合影

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非通用语教学与研究中心


图文:游雨嫣、安妮娅、朱茵怡、卢馨锐

初审:吴永旋

复审:田克萍

终审:茅银辉


关闭